面对办公OA系统软件的真正未来的拷问,滨州邹平软件开发工程师认为,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。通信,无论是即时通讯还是统一通信,都是协同软件的组成部分,并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任何协同平台或者协同应用都不可能缺乏这种协同基础设施和工具。如果说Google的WAVE将构成对协同软件威胁的话,那并不是即时通讯对协同软件的威胁。因为当Google以Gmail邮件服务器作为即时通讯的协同存储工作区,并以邮件机制实现断续在线和离线协作的话,那就是已经升级了的协同软件,而不仅仅是协同工具了。那么它的竞争对象首先是微软的Office套件。即便是如此,它和国内典型的协同软件还是有本质的区别。
即时通讯类协同工具与国内典型协同软件产品的区别在于“个人协同”和“组织(企业)协同”。因为协同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,当然也不是一类(一个层面)的工具就能解决问题。如果微软没有把协同软件厂商的饭碗“端掉”,即时通讯也不能。微软的确没有“端掉”协同软件厂商的饭碗,即时通讯也不能。
原因是这样的:个人和组织两类“协同”不在一个“频段”工作。即时通讯的确是协同的核心引擎,Google试验产品也证明了这一点,但是一个“p2p”就道破了天机:这叫个人协同(这是我个人定义)。而眼下包括致远在内的协同引擎和工具却是运行在组织协同层面。这两个层面的差异只要组织存在一天,就不可能消失。同时这也反映了组织(企业)运转和管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。就像单一制和复合制(典型就是联邦制国家和邦联如欧盟)必然都见容于世界,并且各有优劣势。任何一个组织(企业)都不可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运转,因此永远需要组织协同。当然,也少不得个人协商(成员协同)。其实,我们应该从微软的OUTLOOK的成败和在中西企业的应用情况学习很多东西。我认为,OUTLOOK与整个Office的协同整合,与msn、Bing的整合,却基本具备了工作组协同的主要引擎和工具。但是大家知道,西方人用的很普遍,中国人却不是很普遍,或者说协同的功能没怎么用。我觉得微软不强调Office是协同办公平台,是有其市场策略和销售方面的考虑的。桌面软件和企业软件(business software)有不同的销售方式和市场结构,也有不同的利润和长尾效应。这一点我理解微软。不过话说回来,组织协同不会因为个人协同的光大而消失,但必然会发生改变,它们会纠结着走向未来。